山东省 >> 济南市 >> 平阴县 >> 孔村镇
知识点透视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围棋对弈中棋局终了前的收官阶段,一招不慎,可能导致全局的失利。古人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足见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的力度和重要性。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水到渠成,自然而然。2.照应开头,浑然一体。3.卒章显志,画龙点睛。4.抒发感情,动人心弦。5.含蓄委婉,余味无穷。6.展望未来,寄意深远。要想写好文章的结尾,应树立整体观念,根据文章思想内容灵活巧妙地选用适当的方法,尽可能在写作过程中使结尾既符合文意,又能创新并显现出个性特色。
[名家美文]
母亲架设的桥
[日]水上勉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那天,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灶的木匠大伯,就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了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露出一排排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再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母亲在她的一生中不知修过多少回。峡谷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了十来回吧。不论哪回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
我9岁离开母亲,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也定然会浮现。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特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须有小桥。
如今,我并无须特意去鉴赏那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
【思考】
1.想一想,本文的倒数第三段能否作为文章的结尾?为什么?
2.结尾处,作者“不由得潸然泪下”的原因是什么?以此作结有什么好处?
[佳作示例]
立春
山西一考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
——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
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的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
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老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阅读思考]:本文结尾有什么特点?
[名家美文]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qín)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
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后来,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次的流泪。
[阅读思考]: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
[佳作示例]
倾心一爱
山西一考生
琳总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我却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味道,是洗衣粉的香味吗?还是……
放学回家,推开那扇铁锈门,便看到了奶奶熟悉的身影。夕阳照在奶奶身上,映红了那两鬓的白发。伴随着悦耳的流水声,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搓揉着。盆里的水不时地溢出来,有些肥皂泡就满怀欣喜地飞上天空;有的呆呆地撞在盆沿上;有的则笑着飘向大地……深呼吸,闻到满院的暗香弥散,这时,想起了琳说的话。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奶奶身上的味道呢?或者,是两个都有?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看着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不断地揉搓着,仿佛在向衣服中注入什么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淡淡的香味就是奶奶的爱!在揉搓的过程中,奶奶将她对我的爱也注入了衣服中,在衣服中留下了那特殊的香味……
奶奶注意到了身后的我,便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的那件白睡衣我已经洗好晒干了,你快回屋里把睡衣换上……”
我跑回了屋里,拿起沙发上的白睡衣。在夕阳的照射下,睡衣摇摆着,像在微笑像在招手像要将那暗香飘散……我闻到了,那一股淡淡的清香……
从此,我便倾心于这种淡淡的香味,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第二天,我悄悄对琳说:“你身上也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琳疑惑:“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的味道呢……”
阅读思考: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
写作百宝箱
自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诗”与“画”常常并提,不少诗人也喜欢以景结情,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供人作无尽的回味。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舟远人静之时,一腔深情熔铸为一幅可以久久凝视品味的画图,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横亘千年的巨大张力。古诗中,使音乐完成无形到有形折转的例子,很多是借助以景结情而成佳品的,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空灵的景物描写竟能独辟蹊径,“柳暗花明”的神奇似乎转瞬即至,文字的妙意在此呼之欲出。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玛蒂尔德夫妇为了赔偿丢失的所借项链,饱经十年苦工才还清巨债。作品至此完全可以结尾了,而作者却另辟蹊径,宕开一笔,写女主人公意外发现她当年所借项链原来是赝品,于是刚从还债重负中解脱出来的女主人公,再次陷入更深刻更猛烈的精神将欲崩溃的危机中。文章戛然而止,而又悬念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