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网
小事映真情
黄山镇中心小学 王荣秀
“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为我们所传诵、传承,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在践行着“孝”的理念。就我个人的理解:“孝”,并不是给父母花不完的钱财,并不是让父母住高大的楼房,并不是让父母吃山珍海味。“孝”,是时不时给父母买些实用的生活物品,告诉他们的价格永远是实际价格的一半;是时不时回家时帮他们收拾收拾房子,打扫打扫卫生;是时不时回家陪他们聊聊天,吃吃饭。而这一切的真正理解来自于我的婚后生活,尤其是公公对奶奶的孝敬让我很是感动。
我的公公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奶奶也是九十有四,他们的之间的关系很朴实,却也是常常令我感动。奶奶由于年龄较大,所以在几个儿子家临着吃。每次临到公公家,只要公公在家,她每天去奶奶家不少于六趟,连我家后面的大娘都直夸:“你公公真是孝敬,我在这坐的一小会,他都跑你奶奶家三趟了。”大娘的话不假,只要在家,他总是一趟一趟的去,总是不放心,吃饭更是问问奶奶吃什么才去做,只要奶奶说的出的,他都去做,去买,直到奶奶吃得满意。有时公公外出打工,他总是不忘叮嘱婆婆:“只要临到咱们家,你就别干活了,专门负责做饭、照看咱妈!”婆婆也是位心地善良之人,每次都照做。“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公公这里,他用行动做出了否定的答复。
前不久,奶奶过世,恰巧公公在外地。当打电话告诉他时,他是嚎啕大哭,着急回家,却做错了车,本来四个小时的车程,整整一天才来到。心中的愧疚从他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寻找到答案,奶奶下葬后,别人都走了,每天晚上公公还是一人去奶奶家住,这就是民俗中所说的老人刚刚到另外一个地方,有些害怕,还需要陪伴,奶奶去世后,公公依旧履行着为人子的职责。
正是公公的言传身教,所以他的四个孩子也都很孝顺。更庆幸的,我四岁多的儿子依然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一天,儿子回家提了一包桃子给我,我问哪弄的,儿子告诉我是爷爷让他提回来给爸爸妈妈吃得,我问他:“你谢谢爷爷了没?”他告诉我早说过了,然后在我们家四处寻找东西:“那我拿点什么给爷爷吃呀?”从儿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里,我看出的是爷孙间的亲情,是对爷爷赠送桃子的感恩,是对爷爷打心眼里的孝顺。作为妈妈的我很是理解,对儿子说:“你看咱家有什么好吃的,你随便拿,我觉得你送什么,爷爷都会喜欢吃的。”儿子信任地点点头,把目光落在了茶几的四个苹果身上。那时,新苹果刚刚下来,早上,儿子喜欢吃,我就从超市买了六个,他一次吃了两个,告诉我剩下的他下次再吃。“要不我把苹果拿给爷爷吃吧。”我点头同意,他提着匆匆出门,我怕过路不安全,紧随其后。爷爷正在路口下棋,他提着苹果给爷爷:“爷爷,你吃苹果。”爷爷说:“我不吃,留着你吃吧!”儿子不依不饶:“爷爷,你就吃一个吧!”爷爷哈哈大笑:“好好,我就吃一个。”看见爷爷吃了一口苹果,儿子很是高兴,挠挠头:“你说奶奶想吃吧?”爷爷说:“奶奶在家,你问问去吧。”听见爷孙的对话,我很是高兴,此时此刻我感觉儿子就是天使。看见他奔跑着去奶奶家,我心满意足地回家了。不久,儿子一蹦一跳地回家了,我问:“你怎么把苹果又提回来了?”儿子答到:“奶奶只吃了一个,她说剩下的两个给我吃的,我就又提回来了。”我的内心荡漾着幸福,到底还是个孩子。
其实,“孝”并不上高大上的词汇,也不是空洞无物的飘渺之物,它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小小的事情可以映衬出我们的孝心,我们的真情。六旬老人可以,四岁孩童可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请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