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临沂大学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姓氏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而对姓氏的溯源,表现的更为突出。
始建于我国隋朝时期(公元581年——618年)的安头村,至今已将近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了。经过一千四、五百年的沧桑,其村民的姓氏组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已由当初二、三姓氏之村,发展成为拥有19个不同姓氏而杂居的庞大自然村了。
《国语·周语》上说:“姓者,生也,以此为主,令之相生”。姓是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表明你的出身、家族,是一个家族的血缘符号,是最明显地体现血缘关系的符号体系,是中国文明中的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姓”,与原始的“姓”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与“氏”两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的演变进程是由母系氏族演变为父系氏族,并最后被父系所取代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姓氏与这个历史进程密不可分。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一个氏族部落聚居,就表明这个部落成员在远古时代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老族母。为了和别的部落有所区分,证明你的祖母不是我的祖母,于是,就产生了“姓”。
一个氏族部落聚居在一起,就会自发地形成一个“姓”。“氏”是同姓衍生出来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随着历史的进程,同姓的子孙不断繁衍,于是,只好向外迁徙。后代人口散居各地,为了便于区别,每支就再另起称号,这就是“氏”。
周朝时期,姓氏成为贵族的特权,老百姓没有姓氏。战国时期,奴隶宗法制度崩溃,人们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了,于是就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相同时,用“氏”来分,现在姓氏不分了,就用“名”来区分,所以叫“姓名”。
6500年前,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团结统一了华夏各部,以“正姓氏,制嫁娶”,开启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从此,“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源远流长的数千个姓氏,如同基因一般积淀了民族的血脉,文脉和国脉,将华夏儿女牢牢联系在血缘织就的链条上。中国的姓氏,古今8000多个,现代常用的3000多个。我国姓氏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以氏为姓;二是以国名为姓;三是以邑名为姓;四是以居住地为姓;五是以排行为姓;六是以官职位姓;七是以技艺为姓;八是以先人身份为姓;九是赐姓改姓等等。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段意味深长的来历,都隐藏着一段段真实的故事。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了解安头村的姓氏组成及其渊源发展变化,也是认识、了解安头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东师大古籍所周晓东说: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的人口迁徙,比如:西周初年的殖民性移民,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对山东姓氏变迁影响****的,还是明朝初年的大规模移民活动。齐鲁师范学院刘增德教授指出:元明交替时,全国各地兵乱,水旱皇疫等灾害接连不断,除了向山东自发的避祸迁徙,官方的强制迁移也举足轻重。据历史记载,元末明初,山东承受的雨、旱有19次之多,导致人口急剧下降,耕地荒芜。为了恢复山东经济,朱元璋对山东实施移民屯田的战略,并组织了如“洪武赶散”这样长达50年之久的移民大潮,很多带有地方特色的奇异姓氏,应该就是在这些迁移中来到山东的。
“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在山东多个地区流传甚久的歌谣,不但告诉了我们祖先的起源,而且,还传递出了祖辈流离失所,颠沛迁徙的血泪。这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寻根认祖,找到了姓氏的起源,也就找到了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