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吃“八碗”
发布时间:2020-01-22 17:43:43 作者:乔俊文 发布者:minerhaoxue 浏览次数:2386  类别:我的随笔  
山东省 >> 临沂市 >> 郯城县 >> 郯城美澳学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一带将男婚女嫁时的宴席称作“八碗”,盖因宴席上要上四个碟子八个碗,寓意“四平八稳”。相应的,也将“填箱”“封礼”(女子出嫁则填箱,男子娶妻则封礼)时的赴宴称作“吃八碗”。那时,“吃八碗”只在男婚女嫁时才会有,是农村最隆重的规格,其他喜事就没有“八碗”之说,更不要说是丧事了——丧事大都是几碗萝卜丁炖菜,一盆地瓜小米干饭。“吃八碗”时坐“八仙桌”,一桌八个人,真是吃一次“八碗”,做一次神仙啊!

“八碗”宴上,四个盘子是配菜,大致是干炸河虾、干炸小鱼、芹菜炒肉、猪头肉和猪下水煮成的肉冻拌芥末酱。现在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后两个菜:芹菜炒肉,菜脆而肉香,汁水亦鲜美,吃饭时盘子也会被擦光;芥末拌肉冻,肉冻嫩滑鲜美,芥末酱呛鼻而回味醇厚——芥末酱是厨师们自己做的,而非今日的什么芥末油——实在是下酒的好菜。这四个菜是一次上齐,酒宴开始。酒过三巡,这四个菜就基本清盘,于是开始上“八碗”,这才是宴席的主菜。

实际上,“八碗”的全称应该是“参头八碗”,是鲁菜的一个重要菜系,只不过当时农村物质贫乏,很多食材不易得到,或者不够宽裕,农村的厨师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胆改良创新,就有了我们当时的“八碗”。“八碗”全部盛在黑瓷或白瓷海碗里,分为“碗底”和“碗头两部分。我想,当初宴席上要用海碗,无非是要显示菜肴丰盛之意,奈何创菜的师傅没想到世间的艰难,他的徒子徒孙又不想倒了宴席的派头,于是才有了“碗底”的发明。大致情况是,每个海碗的底部放上煮好的粉条,是为“碗底”,用以衬托正菜的丰盛——“碗底”的多少,视主家财力而定,宽裕则“碗底”少,贫穷则“碗底”厚;在“碗底”上面,则放上正菜,是为“碗头”。一场宴席下来,粉条的用量是惊人的,好在那时农村大量种植地瓜,淀粉易得。因为粉条用处大,所以我们那时送礼也大量使用粉条,甚至结婚前下“小柬子”“大柬子”也要使用粉条。

“八碗”既然叫“参头八碗”,它的头菜就应该用发好的海参,可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没有哪家能够办到,厨师们因陋就简,创造了“洋菜”,用以代替“参头”。大致做法是在海碗底放好粉条,然后在上面放上切成条的豆腐泡子和鸡蛋皮子,浇上香油,撒上香菜。没想到,用肉汤炖豆腐泡子鸡蛋皮子,有一种特有的鲜美,这道菜如今也广受欢迎,很多饭店有做,且美其名曰“金银烩”。而当初厨师们名其曰“洋菜”,我想一则是掩饰其食材的窘迫,二则也是显示其来有自,不是师出无承吧?

“洋菜”之后,其他七个菜大致是鸡、鱼、山药、丸子、豆腐泡、酥肉、红肉。鸡自然不会有整鸡,是把鸡拆成肉丝,炖煮而成。鱼也很少用整鱼,大多是把小河鱼炸得风脆,浇以调好的汤汁;汤汁以肉汤做底,放有大量的陈醋。这道菜的关键是炸鱼的火候,做好了,外鲜里酥,风味独特,至今现在很多“老八碗”饭店有做,可惜的是很少有饭店能够做得地道。到八十年代,这道菜被蒸全鱼替代,鱼大多用白鲢,以鱼骨入口即化为标准,窃以为味道大不如炸鱼。山药是先炸熟,然后再放上肉汤、酱油、陈醋炖煮,味道酸甜,但是绝不放糖。丸子大多是萝卜丸子。萝卜丸子炸好,放于一边;热油葱花炝锅,倒入肉汤和清水,开锅放入酱油陈醋食盐调味,接着放入丸子,马上停火出锅;这道菜出锅也要马上上席,慢一慢,丸子则会烂掉——要求这么严格,盖因材料所限,却也促成了这道菜热上热吃的独特风味。八十年代,这道菜渐渐被清水丸子替代,清水丸子是瘦肉加蛋清淀粉做成,那又是另一种味道。豆腐泡是用肉汤加大料花椒煮成,既有肉的鲜味,又有豆腐的绵软,往往是切成几大块放在“碗底”上——切成大块,也是和“洋菜”有所区别。后来很多食堂饭店都有煮豆腐泡,可见人们对它的欢迎,但是大多是做小菜——它的地位的下降,也许正是印证了物质的丰富。酥肉是用猪瘦肉或五花肉裹上面浆炸酥,然后浇以汤汁,做法大致与炸鱼的做法相似。“八碗”最后一道菜是红肉,其实就是红烧肉的简称,这道菜一般就是使用肥肉,也有少带点瘦肉的,是最让人纠结的一道菜。按说,那时农村物质匮乏,大家平时鲜见肉腥,应该喜欢这道菜才对;可是正是因为平时鲜见肉腥,很多人降不了肥肉的香腻,所以一桌宴席常常盘清碗空,唯独这碗里会剩下几块红肉。有时,宴席上少不了斗酒,如果斗酒没有结果,就会斗肉,以能吃肥肉者为胜,也实在是处处皆有江湖了,今天想来,可资一笑。

那时,我们家出门“吃八碗”的事情多是父亲前往,后来因为父亲在村里卫生室做赤脚医生,有时值班,我就有幸代替他去“吃八碗”。在去“吃八碗”之前,父母在家里多次对我进行培训,交代“吃八碗”的礼节。比如坐席,要听从长辈的安排,坐哪儿都有讲究;坐好后,不要乱起乱动,要安静,听人讲话不要随便插话。宴会开始后,最上座的那个人“叨”(方言,夹菜之意)哪碗的菜,自己就跟着“叨”哪碗的菜,自己不可以妄动;上座的人停筷,自己也要马上停筷,不可以“没出息”地“叨”个没完;“叨”菜要“叨”自己面前的,不可以去“叨”别人面前的,更不可以满碗乱翻腾。自己吃饱了,要给同席的人说“您慢吃”;自己要是还没吃饱,也要快点,因为上座的那个人可能已经吃饱了,他手里拿着点馒头,那是做样子,等着下面的人呢!翻来覆去,我好歹记全了。等到了去“吃八碗”的路上,大伯父亚民又一遍一遍的叮咛我,生怕我给他们丢了脸面。也许,我们那代人的待人处事就是在这样的婚丧嫁娶里慢慢习得的吧?也许我那时还年幼,他们并没有给我讲端茶倒酒的一些礼仪,也算是因材施教吧。因为年龄小,有时还会受一些照顾。记得有一年我和二伯父爱民大叔富民一起去华埠“吃八碗”,要渡过沂河,当时正是秋天,沂河里水不算深,所以就没有到上游木柞渡口坐船,而是徒步过河。去时是大叔把我背过去的,回来则是二伯父把我背回来的,我连鞋子都没有脱。可是最近几年,二伯父、大伯父先后作古,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吃八碗”的客人,除了“填箱封礼”的亲戚,还有一部分是主家的本家或者庄邻,彼时人家办喜事曾经请自己“吃八碗”,今天自己家里办喜事,也断不可少了对方的一杯酒。但是这部分客人因为没有“填箱封礼”,所以格外矜持,所谓的“菜好办客难请”就是指的这些人吧?帮忙请客的拿着请柬上门,客人似乎也很爽快,高声说道:好好好,我这就去!请客的回去复命,主家却并不乐观,果然左等右等,客人就是不来。主家只好央帮忙的再跑一趟,这一趟,有大部分客人撑不住请客人的“瞎话”和主家的热情,会陆续前来。但是总会有那么几个客人“架子”太大,也沉得住气,所以请客的少不得跑第三趟,这一次,请客的一般是手拉着手把客人“请”来,来了,早到的人就会和晚到的人打几句“哈哈”,然后站起来你拉我拽的排座次,没有个十分二十分钟坐不下来。现在想来,这些矜持里也许有着很多繁杂的成分吧?甚至还有一点自卑吧?

说到“吃八碗”,不能不提一提那些厨师。这些厨师因为有手艺,往往受人尊重,如果自己再好管点闲事,常常就是喜宴的半个总管。主家要办喜事了,拿着一点烟酒到厨师家里,一是请厨师出山,二是商议办喜事的事宜。主家要先和厨师透透家底,交代喜宴的桌数,最后决定什么时间杀猪。一户人家要办喜事了,往往会提前一年多喂上一头猪。厨师们常常是杀猪的好手,把猪杀死放血之后,常常会在猪脚开一个小口,嘴对着小口不停地吹气,最后猪的身体完全膨胀起来,再用热水烫毛刮毛,把个猪收拾得白白净净,好不漂亮!所以杀猪是农村一景,常常是围者攒动。喜宴开始前一两天,厨师开始安灶顺菜,****件事就是安上一口大锅,放上猪肉肘子吊汤,这是“八碗”席的灵魂,那时的厨师可不会用什么味精鸡精,鲜味的来源就是这从头熬到尾的肉汤。每次宴会结束,收拾桌子上的残羹剩菜,放在一个缸里,也绝不浪费,常常热了给帮忙的食用,号称“八折汤”,或者办完喜事,分馈给自己的本家邻居,大家也绝不嫌弃。我也吃过几次这样的“八折汤”,确实味道不错,如果再加上点白菜粉条什么的,就更好了。我想主要因为这“八折汤”的主要成分就是肉汤,又没有多少化学添加剂,所以越热越好吃。现在饭店里的剩菜,无论当初色香味多么出色,可是一回锅便无足观,实在是因为用了太多的添加剂吧!

到了办喜事的日子,厨师就更成了权威,主家安排出几桌菜后,便不可以节外生枝,另做安排,否则厨师就可能撂手不干;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的新娘新郎喝交杯酒,也要等厨师忙完了,安排事的拿着“喜果子”去央厨师,厨师才会给安排酒菜宽心面什么的。至于那些帮忙的,厨师更是逮着谁就使唤谁,刷碗洗筷,烧火挑水,顺菜上菜,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时至今日,像厨师这样不怕得罪人而肯揽乎事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了,而众人对于权威的服从,好像也越来越少了,民风似乎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吃八碗”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很多记忆却不会因此而磨灭吧?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67.9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