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郯城县 >> 郯城美澳学校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宅在家里,与病毒隔离,也与社会隔离,只能从电视、网络了解疫情。所得信息既少,新闻也往往反转,加之本人视野、能力所限,不敢对大事件、大形势有所判断,常常思索一些确凿而琐碎的小事,有时也不能看透想透,却不妨拿来请教大方之家。
(一)
从春节过后不久,县城里就开始实行网格化封闭管理,用意是隔断人与人的交集,切断病毒的传染路线。此举甚好,事实也证明其行之有效,这不,县城里的几个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也未闻再有其他疑似病例。
但是,我对一个现象却一直困惑不解,那就是几乎所有医院的大楼进出口,冬春季节挂着布帘子保暖,夏秋季节挂着皮帘子防蚊蝇,可难道不是方便细菌、病毒之交叉感染吗?我有时出入医院,常视之为畏途,就是因为这帘子。只见进进出出的病人和病人家属,慌慌张张走到帘子旁边,随手一抄,将帘子掀开,急匆匆进去出来,帘子上那经常被无数双手接触过的部分,已经发乌变黑,上面该有几千万几多种微生物啊!更有莽撞或性急之人,不是用手抄起帘子,而是用整个身体撞开帘子,带着一阵风出入,痛快固然痛快,身体与帘子接触之处也遍布全身,其无论是微生物传播者还是感染者,贻害皆巨。
这几年,医院里变化不可谓不大,医疗技术之类,非我之能置喙;仅就肉眼所见,医疗环境已大大改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洗手间、诊室的水龙头和卫生间的冲水装置。水龙头要么是电磁感应,要么是脚踩开关,卫生间的冲水装置也都是脚踩开关,其用意应该是避免就诊者间接接触交叉感染。如此看来,医院管理者应该不是外行,他们用心也还不错。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就对楼门口的帘子视而不见呢?医护人员不是也从此处出入吗,难道就没有一两个肯直言的人向管理者进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难道就没有什么技术能取代帘子的功能吗?我常见宾馆有电磁感应门,医院不可以用吗?
生活中,其实这种方便大家间接接触的帘子到处都是,尤其是学校的厕所更让人担心。我们知道学校是人群密集之处,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可能会便后洗手,也不乏个别人不讲卫生。试想一下,一个便后不洗手的人,挑帘出入,该给别人造成多少污染?尤其到了流感季节,大家也许在教室会和别人保持一定隔离,却不得不到厕所帘子下面打卡接触,岂不荒谬?其实厕所都是水厕,又有专人打扫,并没有多少蚊蝇,何必要多此一个帘子?即便夏秋季节需要帘子,冬春季节也完全可以拆除啊,厕所并不需要保暖!
(二)
武汉有位姓李的医生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了,很多人写文章悼念,有一位姓时的作者所写的文章里,尊称李医生为“岐黄文亮”。追本溯源,岐黄是指黄帝和他的大臣岐伯,相传他们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后世多以岐黄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名词,细究起来,作者把李医生称为“岐黄文亮”,真不是多么准确。这篇文章后面的留言里果然有很多人就称呼质疑,但真没说到点子上,因为他们多是这样说的:“时老,医生姓李,不姓黄”,“弄清人物名字再写好不好?”诸如此类,区别是有的客气,有的刻薄而已。
这位时姓作者,也真是好脾气,一条条地去解释:所以用岐黄二字,是出于对李医生的尊重。可是这解释好像真没用,因为后面还是有人指责他弄错了医生的姓名。我看着看着,不由哑然失笑,看来不读书之人真是不少。看到后来,有几十条之多的时候,我就笑不下去了,而是感到有些可怕。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但凡看到不理解之处,稍微百度一下,即使不能得到详细解答,也能了解个大差不离吧?何至于这么莽撞地质问和指责呢?作者不断地在留言里解释,即使粗略那么一看,也能看到,这些读者何至于连这点耐心都没有呢?即使作者弄错了,或者使用不准确,又何至于用词那么尖酸刻薄呢?而且越是那些尖酸刻薄的留言,里面病句、错别字越多,为什么对别人要求那么苛刻,对自己却浑然不觉呢?我常常听说网络上戾气太盛,说的就是这些人吧?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怎么样呢?
正月初五的时候,我去临沂孩子舅舅家接孩子,出县城的时候,看到道路左侧已经设置了卡点,检查进城人员车辆,不由地心中一紧,知道疫情严重了。至于怎么检查,还真没看清,但是在内心对交警检疫人员大大地点了一个赞。
到了临沂,电话通知孩子从他舅舅家出来,一刻也不敢停留,就驱车往回赶。到了郯城检查点,一位医生打扮的女子,过来给我们测体温,一面提醒我们带上口罩。因为坐在车内,当时只有妻子带了口罩,其他的口罩全放在后备箱里。真没想到会测体温,所以我对没带口罩,向医生表示了歉意。医生温言说出门可得带口罩了,然后示意放行。刚摇上车窗,一个交警冲了过来,指着我们的面部,疾言厉色地说:“干什么的,没耳朵吗?带上口罩!”我当时感觉,他要是在开窗检查时教训我一顿,我还勉强接受,现在车窗关闭了,他再这么一喊,我只能感觉他是心情不好。妻子忙摇下车窗,说后备箱里有口罩,要靠边停车,他才气狠狠地侧身放行。我们靠边停车后,发现那位负责的警察也没有过来,就没带口罩离开了。我想,我把这位归入上述那些人的行列,不知诸位同意否?
(三)
居家隔离,有利于疫情防治,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双手表示赞成。可是架不住事发突然,虽然春节有一些物资储备,时间长了,真是“坐吃山空”,渐渐就缺菜少饭。大家都知道居家隔离的好处,且此时超市的东西质差价昂,多不愿上超市购物。当此时,一些卖家愿意送货上门,且价格低廉,深得大家喜欢,小区纷纷成立购物群,在群里购物接龙,一片热闹景象。我大致留心了一下,这些商家可真损失不小。绿皮乌鸡蛋,春节前一箱一百元,现在八十元,价格去了五分之一。小公鸡,五只一百元,每只四斤左右,我不清楚鸡的价格,看来应该没有多少利润了。同事亲戚的苹果,一箱十斤,三十五元包邮,苹果又大又新鲜,还倍儿甜,超市里七元一斤也未必买得到,还够不够本钱?这些都是一些个体工商户,他们的损失会不会伤了他们的元气?
还有一些人,不去挣钱,下一步的生存都是问题,他们是继续隔离还是出去打工?打工有没有用工单位?用工单位的原材料怎么解决,物流怎么解决?能不能找到充足的工人劳动力?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解决企业困难的政策,有没有考虑到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国家考虑到了外出农民工的出行问题,对于当地从业人员有什么政策吗?有的我知道一些,有的真不知道。但是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因为这场疫情,国家、企业、个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伤痛,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现在,疫情远未结束,所以我们更应该沉住心,严要求,多反省,为了我们已经付出的代价,为了春暖花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