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临沂大学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就要医治,因此,医疗卫生关乎千家万户。
安头村作为一级自然行政村,地处沂河、武河之间的夹逢中,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里两河相夹,交通十分闭塞,出行极为不便,极大地阻碍了村民生命的救治。加之,旧政府根本不重视农村医卫建设;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又拿不出更多的钱财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城乡差别极大。生了病,老百姓只好用土法子、小偏方救治,死亡率极高。
从前,安头村西面,沙王子北侧有一块“官地”。当年谁家死了婴孩,多半都要扔到官地里去,尸骨遍地。“乱葬岗子狗打仗”的悽惨情景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残酷的现实也能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安头村的私医(旧称先生)出现了,私家诊所(旧称药铺)应运而生了。
新中国成立前,安头村有多名村医私医,私人药铺药房。杜敬武、杜尧臣、杜应林三位老先生医德高尚,为人和善,医术高明,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都各有所长,是安头村小有名气的老中医。后来,中医世家魏绪昌、新派西医杜喜荣也开办起了诊所。这些药铺房虽然都是个体行医,但是,中西医结合,既互为优势,又各有所长,服务百姓,救死扶伤,村民各取所需,到也方便。在那个年代,安头村的这些私医诊所起到了防病治病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苍山县卫生科成立卫生协会(当时安头村隶属于苍山县管辖),村里的中西医都成了会员。县卫生科统管全县的医疗卫生工作。不久,政府号召成立村级联合诊所,从此,结束了个体行医的历史。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重视医疗卫生的发展。1950年,苍山县褚墩区****家联合诊所——安头村联合诊所成立。诊所安设在东湖刘士杰的宅子上,后来,又搬到乔瑞家的外院。诊所由褚墩区卫生协会会长魏绪昌与杜喜荣两位先生坐诊。他们的工资都由褚墩区医院发给。
1957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各行各业走集体化道路,农村医疗也不例外。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苍山县褚墩区对本区乡村医生统一调配,成立新的联合诊所。魏绪昌先生调往蒋史汪村,蒋史汪李明九、许庄李玉珍、柴口杜士娥调入安头村,与杜喜荣等四人组成安头村联合诊所。诊所设在地处村中心的乔启更家的外院,方便群众看病。
1962年,毛主席“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全区医生再次大调动。安头村杜喜荣、李明九、李玉珍、杜士娥调出,安头村联合诊所由乔芝、褚墩邵泽伦、后黄山王德章、蒋史汪孙廷晋等人员组成。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安头村联合诊所又有变动,外村医生全部调出,诊所医务人员全由本村人组成。老中医魏绪昌坐诊,其他为乔朋法、李秀欣。医务人员的待遇是记工分,标准是稍低于生产队同等劳力,年终参加生产队分红。
1971年,村级联合诊所撤销,成立大队合作医疗卫生室。卫生室设在乔应广家西侧,人员组成有乔朋法(负责人)、乔士端、杜瑞乾、杜玉英等人,公称“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吃工分,标准稍低于生产队同等劳力。药品由公社卫生院供给,自采自种中草药,用一把草,一根针为群众看病治病。
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队卫生室解体,魏绪昌与其子魏纯亮共建个体诊所,杜喜荣之子杜志忠也在前街办起了私立诊所。两个私立个体诊所,面向全村,服务百姓,也是好事。
1980年,安头大队领导根据本村村庄大、人口多的情况,在大队部院内西侧又组建了大诊所。诊所由乔朋法负责,坐诊的有木柞葛纪轩、安头乔士端、魏纯亮、杜瑞乾、王振美等人。医务人员的待遇从营利中提取,由公社卫生院统一管理核算发放,每人每月五、六百元。
2005年,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目的是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农民每人每年只需交10元钱,国家和地方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农民享受10%的药费报销。在这一新形势下,安头村卫生所人员也相应发生变更。乔朋法调往木柞,魏纯亮调往柴口。安头村新农合诊所由杜志忠负责,坐诊的医生有:葛从峰、乔士端、杜瑞乾、王振美。医护人员、药品都由镇卫生院分级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购进,统一结算,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得到 及时救治转诊。
到2007年,新农合国家补助标准又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报销比例提高到西药报销30%,中成药报销50%,住院费报销****可达3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红利不断让利于民。到2019年,实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医疗待遇。
目前,安头村两家私立诊所与新农合三家诊所并存。设在村委会西侧的安头村新农合卫生所,医疗环境、医疗条件、医疗水平都今非昔比,大为改观。诊所设有诊疗室、病房、药库等,一应俱全。卫生所由王思明负责,坐诊的医生是:西山村王玉奎、木柞刘连珍,普通病患均可治疗。
如今,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农村新农合医疗建设,投入逐年增加,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全体医务人员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服务人民群众,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20.2.5. 于三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