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我那荒废了的黄金岁月
发布时间:2020-11-27 17:56:12 作者:林保健 发布者:zhongqiuyueming 浏览次数:1450  类别:我的随笔  
河南省 >> 洛阳市 >> 新安县 >> 城关镇


古人有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多么美好的岁月,一旦失去,便再也找不回来了,给人留下的只有遗憾和惆怅。

——题记

12岁到15岁,是一个人读书学习的黄金时光,而我的这段黄金时光,却因为文化大革命被耽误了。

1966年暑假结束后,我应该升入小学六年级就读了。而这年5月中央就颁发了文化大革命16条,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在神州大地开始了。在我的记忆中,这场运动是从全国大学毛主席著作开始的。上级派下来好多工作队干部,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斗私批修;还安排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召开群众大会讲用,坦白自己的资本主义思想。

有一次,全公社好多群众参加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在我们村东边的一块空地上召开,村里好几个社员讲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坦白自己头脑里的资本主义思想。其中有一个是会绣花挣钱的妇女,还有一个是会打制锄头镰刀的铁匠,其他人我不记得了。我当时在本村的小学生中,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有点名气,也被列为宣讲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的人选。但是我年纪小,不可能讲出什么斗私批修的故事,于是大队干部就叫我在会上背诵“老三篇”中的****篇《为人民服务》。背书,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不算难,难就难在面对会场里上千名开会的群众。还好,我流畅地背诵下来了。

虽然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但是整个社会已经乱了,学校已经不能正常上课了。很快,“破四旧、立四新”风潮涌起,农民家里的古书、古画,祭祀祖宗的灵楼等等,都被当做“四旧”烧掉了。我还记得那天,就在村中街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四旧”物品堆放在一起,其中一户村民交出的一张蒋介石戎装像,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画像上的蒋介石骑着大马,身穿军装,佩戴军刀,非常威武。不记得是谁拿起来,大家都看了之后,马上扔进火堆中,很快化为灰烬。“破四旧”风潮越刮越猛,连庙里的泥胎、屋脊的兽头都在破除之列,人们疯狂地麻木地摧毁着祖先留下的古老文明。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整天跑着看热闹。

没多久,村里成立红卫兵组织了,成立文革会(“文化革命委员会”的简称)了,村里的男男女女都联合起来成立了自己的红卫兵组织。我和几个小学同学成立的组织叫做“红卫兵八一造反队”,我在里面担任秘书长,还跑着找人刻了一枚公章。还有几个和我大致同龄的小学生,成立了“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队”。那些比我们年龄大的正在读中学的学生,正在组织红卫兵开展革命大串联。我们这封闭落后的小小山村,也经常能收到外面红卫兵组织散发的各种各样的传单,知道外面的红卫兵正在砸烂公检法,正在向各级政府,各级党委夺权。记不清我们这些小小年纪的红卫兵从哪里弄到的钱,每人都做了一个红袖章戴在胳膊上,整天不上学,排着队在街上喊口号。其中“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我一开始并不明白是哪几个字,只是跟着喊。有时自己也领着喊,但是我喊的是“革命部队,造反有理”。其实,十一二岁的小孩子,造什么反,只不过跟着别人瞎哄而已。村里开大会,斗大队干部的时候,我们也到会场凑热闹,跟着别人喊“打倒”。那时没有分辨能力,好像被批斗的都是坏人。到了1967年元月,村里的文革会整顿红卫兵组织,把我们的公章也没收了。好像说我家是中农成分,不能当红卫兵的头头。那个晚上,我被文革会领导叫去交出公章的时候,我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从此,我退出了红卫兵组织,成了失去精神寄托的失学儿童。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尽管无法上学了,还是有事可干的。那就是提前进入农民的角色,帮大人干点农活。譬如割草喂牛、担土垫圈、掐野菜喂猪、拾羊粪蛋积肥、上山杀荆条编筐、去地里打柴以备冬天烧火取暖等等。当然还有接受生产队干部的指派,到地里干各种农活。

文化革命的风潮时时在冲击着我们那个小山村,冲击着我的头脑。红卫兵组织分化了,派性斗争开始了,什么“河南二七公社”,什么“红卫兵造反总部”,什么“洛阳八一六造反兵团”;什么“造反派”“保皇派”;什么“二月逆流”“文攻武卫”,各种各样的信息,随着花花绿绿的传单,纷至沓来。我们村也分为东头西头两派。紧接着各地武斗的信息也不断传来,我们村的派性组织不知道从哪里也弄来了什么大刀长矛。年幼的我既有些惶恐,但也不甘寂寞,不时还利用晚上,进入东街的红卫兵组织看动向。有一天晚上,好像我们村的红卫兵也发生了武斗,爷爷害怕我和哥哥出去惹事,早早地守住大门口看着。

迷茫、空虚、无聊、无知。正是充满求知欲的年龄,正是富于好奇心的年龄,岁月就在这种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下荒废着。我买来一根竹笛,想学习吹笛子,遭到了爷爷的反对,他训斥我:“再没啥学了,竟然学吹手!”在爷爷心目里,是没有音乐艺术概念的,他认为搞音乐艺术的人,都是下九流。当然他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学习那种本领。他不惜代价从别人手里买回了《医宗金鉴》,厚厚的两大本,希望我学医。可是我哪有那能力?书上都是医古文,我根本看不懂,也没有人教,当然也产生不了兴趣。

我自小喜欢看书。大概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借到一本《刘文学》,那是一本厚厚的反映阶级斗争的小说,讲的是少年英雄刘文学,同偷生产队辣椒的老地主做斗争被掐死的故事。厚厚的一大本,每天晚上我都会就着母亲纺花的煤油灯,看得如痴如醉。不能上学了,整天下地劳动,我不想让自己的精神荒芜,就到处找书看。爷爷的《药性巧合记》,我读了几页,读不下去。那是按照剧本形式,将各味中药作为人物编成的故事。现在我还记得开头部分甘草唱的三句:“家住在汾州府我名甘草,和诸药解百毒号为国老,生泄火炙温中喉肿能消。”现在看来,那还真是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一本好书,可惜那时我不珍惜,没有好好学习,否则,现在我也快成老中医了。父亲当年开过一段中药铺,他买过一本《药性赋》,那是一本关于中药性能的赋体文章,非常精美。****部分是“寒性”,文章开头几句,我至今记得:“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当时背诵了很多,但都是不求甚解的盲目背诵。后来由于不喜欢,或者是因为既没人督促,也得不到鼓励,于是就浅尝辄止了。

喜欢读书,便到处找书读,在那文化荒芜的年代里,老百姓家里存书很少,尽管如此,我还是在邻居在亲戚家里,找到了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找到了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找到了抗日战争小说《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等,甚至还找到了外国小说《女王的威士忌》。每当找到一本小说,我便似懂非懂如饥似渴地阅读。去给牛割草时,总在草筐子里放一本书,到地里找个地方坐下,津津有味地阅读。直到快该回家了,才慌里慌张地从地边从土崖头别人到不了的地方,割下一筐草来,然后扛着回家。

有书读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是去地里看护庄稼。那年月,生产队的庄稼是需要看护的,主要是怕人偷。老百姓家里穷,粮食少,吃的困难,在秋天庄稼快熟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偷,或者掰玉米棒子,或者扒地里红薯。因此,看护庄稼,就成了一项农活。如果我有机会被派去看护庄稼,我一定会带去一本书,因为这是我阅读书籍的****机会。有时,无书可读,就将读过的书反复看。

记不清是在1967年秋天,还是在1968年春天,一个消息传到我们村。有几个大学毕业生,在我县铁门镇创办红卫兵大学。上大学,多么诱人的消息啊!于是我和村里几个失学的青少年,一起步行前往了解情况。结果在那里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厂房,有一些青年人在厂房里铺了麦秸草的地上,铺上席子和被褥,坐在上面吹笛子,也有人在看书、在聊天。院子里也有不少人在走动。询问得知,这些人有本县来的,也有外县来的,还有外省的。可见人们对大学多么向往!不知道是谁竟然找到了学校的负责人,看样子像是1965年或者1966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或者是还没有分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给我们介绍,学校正在筹建,还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一切都很困难。学校的名称暂时叫做“豫西红卫兵大学”。还给我们写了联系方式:“豫西红大筹联站,铁门邮局转。”我看那个大学很难办成,就没有再联系。几年后,那里办成了县水泥厂。现在已经倒闭好多年了。

好不容易熬到1968年8月,有一天,校址在我们公社的县二中的老师,到我们村招生,说是上级通知,要求复课闹革命,我们这些六六、六七届小学毕业生,可以到县二中去读书。耽误了两年,又有机会上学了,我和家里人都很高兴。去到县第二初中,我被编到二排上课。那时学校实行军事编制,一个教学班就是一个排,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英语老师。我学的****句英语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谁知刚刚上了一个月课,竟然又放学了,而且是无限期的放假。什么时候开学,不知道。显然,我又失学了。

直到1969年10月,县二中再次招生,我才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中学生活。

今天,我在写这篇回忆文章的时候,心中多少有点酸楚,为我读书学习的最好年华被荒废掉而酸楚。我记得,小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好,好多人都夸我聪明,我母亲炫耀地对别人说:“我家二小子长大要去北京上大学的。”遗憾的是,我读书学习的黄金岁月被荒废被虚掷,在知识学问上我成了先天不足的贫血儿,最后也没有实现母亲的遗愿。儿子不孝,对不起母亲了。即使后来刻苦自学,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至今仍深感学识浅薄,孤陋寡闻。

《礼记》上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我之谓也。可悲呀,12岁到15岁,我那寻找不回来的黄金岁月!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80.6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