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 洛阳市 >> 新安县 >> 城关镇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学生毕竟思想幼稚,理性薄弱,许多时候常常会明知不对而为之,如果没有惩罚措施,仅仅靠老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罚必不可少。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不排斥惩罚。古代私塾的打板子虽然是狠了点儿,但那却使许多不爱学习的顽童,因害怕受此惩罚而不得不收敛顽劣发奋学习,其中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到有些老同志,回忆起自己早年求学时因害怕老师责打而刻苦学习的情景,还能听到他们对因害怕打板子不敢放纵自己没有走错人生之路的庆幸。当然,打板子是一种体罚行为,为现代教育所不取;但是,它体现的教育思想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继承了下来,那就是如果正面教育效果不明显时,辅之以必要的惩罚措施就可以强化正面教育的效果。美国是一个非常讲究教育民主讲究张扬学生个性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教育也有惩罚,"靠墙站立"就是他们对违纪学生常用的一种惩罚措施。
尊重教育并不是不要惩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施加必要的惩罚并非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一味的表扬鼓励会让学生是非不分。当学生身上感染的恶劣丑陋的精神病毒在某种情况的诱引下恶性发作时,如果没有必要的惩罚措施,那么,就会使这种精神病毒得到纵容和保护,就会把这个学生一步步推向犯罪的深渊;同时他还会把这种病毒传染给别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变坏。
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语重心长地讲出了她****次用殴打惩罚孩子的原因:“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毕淑敏对孩子的教育手段有“苦口婆心”、“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最后才是“殴打”。如果说,苦口婆心是规劝,夸奖、奖赏是鼓励,批评、恐吓是引导,那么殴打便是惩罚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表扬鼓励引导批评等教育手段也有无效的时候,正面引导也有抵御不了反面诱惑的时候,这时候,也许只有惩罚才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在文章中,毕淑敏还讲到惩罚的教育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刚刚接触错误和丑恶时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灵体验,从而产生免疫力:“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原洛阳师专校长叶鹏教授讲过,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知艰难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惩罚就是要让学生有所畏惧。无所畏惧的学生是无法教育的。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严重违纪学生在老师面前说的****句话就是‘我不敢了’,可见学生对于错事坏事的认识都是先从“不敢做”开始,再到“不愿做”,再到“不能做”,并非没有做错事坏事的学生都是真正从认识上情感上彻底解决问题,做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了。“不敢做”是因为害怕惩罚,若无惩罚,学生就会肆无忌惮,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教育失败。允许对违纪的学生进行 恰当惩罚,就会使该生因受惩罚而心生悔改之意,使别人因害怕惩罚而不会盲目效仿。这样正面教育才能起作用,才能使学生不至于走上邪路。
教育的使命在于育人,育人的本质就是“长善救失”。如果说,表扬鼓励是“长善”利器,那么“救失”绝对不可以没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