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使孙吴联合抗曹的故事,历来脍炙人口,显示出这位古代军事家高超的沟通艺术。
赤壁之战前,曹操号称百万之众,来势汹汹,欲吞并东吴。吴主孙权身边,文官主降,武官主战,各有说辞,势均力敌。因此,孙权战怕难敌,降又不甘,难以决断,天天愁苦异常。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刚刚站立,宏图未展,势力弱小,不堪一击。倘若东吴降曹,刘备独木难支,很快就会被曹操消灭。于是,诸葛亮决定亲赴东吴,与孙权沟通,劝其与刘备联合,共同破曹。
此时刘备集团的实力和孙权集团相去甚远,诸葛亮能否沟通成功,劝说孙权集团和刘备联合,取决于诸葛亮的沟通艺术。我们知道,这次游说诸葛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孙权下决心跟刘备联合了,赤壁之战也在孙刘两家的配合下,大破曹军,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那么,诸葛亮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沟通的成功,使犹豫不决的孙权,终于下决心联刘抗曹了呢?诸葛亮使用了“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用在沟通上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说话,然后使对方觉得这样走着对自己不利,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劝说者的意思朝前面走。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考虑到东吴政权内部的两种意见都可能对孙权产生影响,如果直接谈孙刘联合之事,孙权一定会以为他是为了保护刘备集团,才来要求联合的。弱国无外交。当时刘备集团实力很弱,不足以引起孙权的重视,因此他就不顾鲁肃的暗示,故意夸大了曹操的军事实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又以刘备盖世英才,王室之胄,不能屈居人下来回答孙权关于刘备为什么不投降的发问,暗示孙权不如刘备有骨气,故意贬低了孙权的人格,以激怒孙权。之后又以自己有退敌之策,但孙权气量小,不询问为托词,刺激孙权主动向他求教破曹之策。
在诸葛亮和孙权的沟通过程中,本意是想让孙权下决心抗曹,但是却动员孙权降曹。又用刘备不甘屈居人下激励孙权不能降曹,反过来向他请教破曹之策。这种欲擒故纵的沟通技巧,运用得非常巧妙。
诸葛亮重新分析了孙刘联合对付曹操的军事力量,讲了曹军劳师袭远和不习水战不利因素,鼓舞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孙权明确表态:“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然而他身边的一帮子主张降曹的谋臣,如张昭、陆绩之流,又是一通“中孔明奸计”的鼓噪,再次动摇了孙权的决心,吴国太劝孙权请周瑜决断,于是引出了诸葛亮和周瑜关于联合抗曹的思想沟通。
周瑜虽为东吴三军主帅,但是也惧怕曹军凶猛。认为“降者易安,战者难保”,对主战的鲁肃明确表示不想让江东罹兵戈之祸,决计投降。如何通过和他沟通,使其成为东吴抗曹的中坚力量,实现孙刘联合的政治目的,诸葛亮再次运用欲擒故纵的沟通技巧。先是笑鲁肃不识时务,认为周瑜主张降曹合理,可以保妻子,全富贵,至于东吴政权,那就付之天命。这话激怒了鲁肃:“你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从而引出诸葛亮用东吴“二乔”退兵的建议,并背诵曹操的《铜雀台赋》证明曹操起兵南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这两个绝世美女。诸葛亮完全知道这“二乔”的身份,大乔为孙权的哥哥孙策的妻子,小乔为周瑜的妻子。此时故意装着不知,用以挑起周瑜对曹操意欲夺妻的恼恨,激发他抗拒曹操的决心。周瑜勃然大怒,表示与曹操势不两立之后,主动提出决心破曹,希望诸葛亮帮助自己。
周瑜决计抗曹,孙权就有了主心骨,绝对不会再生犹豫。同时知道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拒曹,那就会心甘情愿地和刘备集团联合,诸葛亮的沟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回头看诸葛亮和孙权、周瑜的沟通,虽然都是用了欲擒故纵法,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也有区别。纵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就是打消对方觉得这是一个只对刘备集团考虑的计谋,是想借东吴力量替刘备抗拒曹操的念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东吴宁可投降,也不会为人作嫁的。现在,我也劝你投降,你要是不投降可是你自己的决定,孙权集团对诸葛亮的动机就无话可说。纵是为擒做铺垫,没有纵,就不能擒。但是如何擒?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孙权是东吴主公,就用刘玄德决不投降来和他形成对比,在道义上,在做人的气节上,让孙权觉得不能比刘备低一等。因为那个时候,孙权的实力比刘备要强的多。对于周瑜,就故意制造曹操对周瑜的夺妻之恨,让周瑜觉得不能忍受这种耻辱。纵得恰当,擒得成功。诸葛亮目的达到了,圆满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成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