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写在对联入门班上线之前
发布时间:2012-07-03 18:45:29 作者:武玉珊 发布者:wuyushan 浏览次数:3487  类别:我的随笔  
青海省 >> 西宁市 >> 西宁市虎台中学


   一直以来,总想为我的中小学朋友们做点什么。

   每每看到同学们奔走在学校与各种兴趣班之间,辗转于名目繁多的考试之中时,我就在想,怎么才能用我所长,力争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乃至文学修养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便他们更好的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完成知识积累并省下大块儿的时间来进行其它课程的学习。

   可以说,对联入门班的开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考虑而进行的抛砖引玉式的尝试。希望经由作文批改网这样一个互动平台,探寻到更为可行、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以期帮到我亲爱的中小学朋友们。

班级学习重点:

   熟悉和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学会对对联。

班级学习难点:

   对联中有关平仄/韵律的要求。

   中小学各阶段知识点与创作素材间的融会贯通

   国学知识的吸收与扬弃

班级教学方法:

   人本教育,乐教乐学  启发/互动式  实战演练型导学教学

班级运行所将要面临的问题与教学现状: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对联发展到今天,就连中学语文教师本身掌握了多少对联知识也仍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那么以此内容作为我们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特色教学方法,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从我们的长远目标来说,我们的对联教学已远远超出了简单的作文范畴,而上升到了一个国学学习与积累的高度。换言之,我们的对联教学已经变成了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实现我们国学教育目标的载体。

   我们并不讳言国学学习在目前体制下的尴尬:国学教育****的障碍在于当前教育环境处在比较实用和功利主义的状态。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国学学习的****特点是"润物细无声"式的长期积淀,很难在当时立竿见影。也许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这些东西对人生的帮助是多么的大。

   据从已经开设国学课的学校了解,国学课相当受中小学生的欢迎,他们非常有兴趣去学习国学,学校的领导、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颇为满意。在尚未开设国学课的学校所进行的小范围调查也显示,学生们对于国学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因此,有必要提倡所有中小学在校本课中增设国学课。

    综观全国,“国学”教育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能充分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很出色地开展了国学教育;另一些学校则由于认识不足开展得不够理想,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二是对国学内涵理解不深一些学校将国学课当成语文课的补充,只让学生大量背诵古文,学生负担沉重,丧失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国学课流于形式。三是师资不足限制了国学教育的发展许多教师自身国学底子薄弱,没有能力甄别国学课教学内容,导致一些糟粕思想荼毒学生。

    但无论现状如何,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国学的巨大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养料。

    我们之所以选择对联教学来承载这一巨大的思想内涵。也是与对联本身的强大生命力密不可分的。

   从唐代到民国,作为启蒙教育的对课,就一直盛行在私塾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私塾被废除,对课被取消。而对联这一文学形式却并没有随之消亡。乍看起来,对联这一文体在浩瀚的传统文学中,是再简约不过的了,它短小,精练,易学易会,应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春联、婚联之类,似乎持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尝试。

   倘若认真考察下来,我们就不难发现,对联形式的简短,只是就表象而言,若论及对联的创作理论及艺术手法,并不比诗歌简单。对联和格律诗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对联只有上下两句,而格律诗就不只两句了。对联在精练程度上比格律诗要求的还要高,因此联语中的水分是很少的。一副好的对联,不但要做到语言精练、对仗精巧、意象精深,还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把对联融入语文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延伸,结合语文教学对联,更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一个扎实可行的好办法。教学实践证明,这既是必要的举措,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名词解释: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相传,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学:我们这里所说的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最后,让我们以此联自勉并预祝我们的特色教学班成功上线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偿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7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