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要敢于创新
环节一:创新尝试
在上一回中,我们留下了两个思考题,好多同学对题目很有兴趣,并且动笔写成了文章。现在让我们先看一看根据《龟兔赛跑》不同的“意”所写成的故事。
为了要表现“利用自身特长”这个“意”,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比赛的起点设在山顶上,终点则在山脚。兔子想,这回我总可以获得第一啦!可是,到达终点的时候,乌龟早已到了。原来,乌龟是利用自身甲壳坚硬的特点,把头、脚、尾巴都缩了进去,发令枪一响,它就沿着山的陡坡滚了下去。等兔子气喘吁吁赶到的时候,它已在那儿晒太阳了呢。
这么一改,“利用自身特长”这个“意”不就突出来了吗?
另一则为了表现“要利用外界的有利条件”,对故事作了这样的叙述:
乌龟和兔子的这一次赛跑,起点设在一条长河的一侧,而终点则设在长河的对岸,到达对岸有一座桥,但离开起点有一公里路程。乌龟想,兔子不会游泳,我可以游过去;等我到达对岸,兔子要到桥上去兜个圈子,它又要落后啦!可是,当乌龟从水里爬出来,正得意地伸出脑袋朝桥的方向张望时,躲在草丛里吃草的兔子伸出了前掌,拍拍乌龟的硬背道:“老兄,你来迟啦!”原来,在比赛起点处有一棵老柳树,长长的柳枝条已经垂到了地面。比赛开始,当乌龟“扑通”一声跳进河中的时候,兔子早以飞快的速度跑到树下,死死地咬住了柳条,像荡秋千似的朝着河的对岸荡去,一下子掉到了草丛里……
兔子这样做,不正是“要利用外界的有利条件”的生动的实践吗?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772--842)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前朝曲,指的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老调,而“新翻杨柳枝”,则是指改作、创新因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写作文,也要注重创新,写得有新意。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赶时髦、随大流的作文,人家不喜欢读。只有那些能给人以启发、能使人豁然开朗、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并使人奋发向上的作文,才称得上是好作文。要写出这样的作文,就要敢于创新,敢于走不平坦的路,就要学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而不是马虎苟且,敷衍了事。坚持下去,天长日久,写作水平就会有大的提高。
环节二:创新的意义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上一回提到的《小乌贼历险记》吧。应该说,要虚心学习,要听从长辈的教导,这些“意”都是正确的,但如果作品要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意”,写出来是不是浅了一点了呢?你又何必一定要用小乌贼放“墨汁”来加以说明呢?但是,当我们对它来一番改造,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一样了:
有一天,小乌贼独自外出游玩,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只见远处来了一只鱼船,鱼船上有一个渔翁视着四周,手里还拿着准备随时撒出的鱼网。乌贼见状,大吃一惊:“不好!有敌人!”它立刻想起了妈妈的教导,马上放出“墨汁”。可是,不幸的事情降临了!不放“墨汁”,渔翁还不知道哪儿有鱼,看到了水面上一摊黑色,他知道那里一定有鱼,于是用力撒出大网,小乌贼就成了他网中之物。
这样改了之后,作品的“意”,显然得到了深化。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照搬教条,对待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等等,这些“意”恐怕要比原来深刻得多。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构思作品的重要意义。写得真一些,写得新一些,写得深一些,作文的质量就会高一些。真、新、深,不但是靠想象、写虚构的作文是如此,写真人真事也是如此。
创新,是我们追求。国家要创新,生活要创新,我们的作文也要创新。如果作文写来写去老一套,有些同学到了四五年级还在把三年级是写的东西改头换面搬进作文,有些同学准备好了几个“零部件”,不管写什么作文,都要想方设法“组装”上去,这样的作文有谁爱读呢?好作文能吸引人,就是因为有新意。所以说,凡写作文,一定要有一些别人喜欢看的内容,千万不要讲来讲去就是那副老面孔。
环节三:(思考和练习)
1请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谈谈你对作文要创新的认识和体会。
2“班门弄斧”“对牛弹琴”“滥竽充数”是三个成语,请查字典,了解这些成语故事,然后对他们进行加工、改造,以《就是要班门弄斧》《为什么要对牛弹琴》《滥竽不能充数了》等为题目,分别写三篇作文。要注意写出新意。
附录:学生作文——
新版《三个和尚打水喝》
“从前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三个和尚要打水喝……” 这个故事人人都知道。可现在又有了新动态。大家一起看看吧!
又到了打水的日子,可是大家还是不愿意去打水。老和尚开腔了:“大和尚上次没打水,这次要打水了吧?还有你,小和尚,快去!”“可……”“可什么,快去呀。”大和尚眼睛一转说:“上次好像老和尚也没有打过水吧!”“对!老和尚你为什么不打水?”“我已经打过多年的水了,打水的工力到了。你们还不行,所以还要打!快去!”“我们喝的水不多,你比我们喝得多,而且没有打过,你为什么不打?”大小和尚异口同声地说。就这样,最后还是没人打水,庙里的水就这样断了。
可是,这三个和尚的嘴都不干,原来他们都是偷偷地下山喝了水的。老和尚在大和尚和小和尚念经的时候出去,而大小和尚就偷偷地跟在老和尚后面抄小路去的。
大小和尚抄小路回来,可老和尚却没有回来。原来,老和尚在看蚂蚁抬苍蝇。一只小蚂蚁发现了苍蝇,就把信息传递给伙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成千只小蚂蚁都来抬苍蝇。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单薄的,那么多蚂蚁的力量就大了。没多久,苍蝇就被它们抬回了家。老和尚回到庙里看了看那底朝天的水缸,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告诉给大小和尚听,大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庙里的水就再也没有断过。
[三个和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篇作文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让三个和尚通过事实的教育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缺点,这样,大家不但都能喝到了水,而且生活在一起,也变得亲密和睦,心情愉快起来。这样的改编,给故事增添了正面的更积极的意义。这样的改编,给故事增添了正面的更积极的意义。“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句俗话。现在变成了“三个和尚打水喝”,就翻出了新意,就能给人有心的启发。成语、俗语中有许多都可以改变而翻新出来,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等,你可以试着改写一下,把新意写出来。] |